中国航海博物馆
     |     |  
 当前位置:首页 < 展览 < 展览回顾
展览时间:2021年8月24日-2022年1月3日
展览地点:中国航海博物馆 第一临展厅
展览介绍:

1822年1月,“泰兴”号从厦门港出发,后不幸在印尼触礁沉没。1999年5月被打捞出水,出水瓷器超过35万件,是目前海洋考古中发现最大的中国木帆船,也是打捞完整文物最多的沉船。“泰兴”号沉没200年之际,中国航海博物馆联合德化陶瓷博物馆、泮庐集团,共同举办“远帆归航:‘泰兴’号沉船出水文物特展”于8月24日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开幕。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1月3日。


展览时间:2021年6月22日-9月19日
展览地点:中国航海博物馆第二临展厅
展览介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了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中的航海故事,大力营造共庆百年华诞、共创历史伟业的浓厚氛围,由中国航海博物馆、中远海运集团共同举办、15家单位大力支持的“红色记忆•蓝色航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于2021年6月22日在中国航海博物馆正式开幕。

展览内容详实,用史料和文物还原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省港海员工人大罢工”“轮船招商局海员起义”“江南造船发展历程”“人民海军亚丁湾护航”“利比亚撤侨”“也门撤侨”等重大历史事件,概括、凝练地展示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不畏艰难和牺牲、坚持护航前线、维护国际航运贸易及海外侨胞安全等的动人故事。

展览在第二临展厅举办,免费向观众开放,展期持续到9月19日,期间还将持续举办多场讲座和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活动。


展览时间:2020年12月28日-2021年4月28日
展览地点:中国航海博物馆 第一临展厅
展览介绍:

为讲好中国航海故事、传播好中国航海声音,中国航海博物馆联合中国沿海的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共10省市25家博物馆,通过160余件/套航海精品文物,分“联通大洋”“异域奇珍”“海史掠影”“海贸物语”“信仰之舟”“东西互鉴”六个部分,展示中国古代航海的历史、科技、艺术和文化,品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航海文明。

展览时间:7月11日-7月31日,9:30-16:30(16:00停止入场)
展览地点:上海市虹口区东大名路501号白玉兰广场L层
展览介绍:

展览在重点展示港口连接度、航运发展指数、集装箱吞吐量、机场旅客吞吐量、船队运力五方面卓越成就的基础上,分海港、空港、服务、软环境四个章节,详细展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展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未来发展之路。此次展览共展出500余幅图片,集装箱船、邮轮、飞机模型等30余件精美展品,以及大量视频、音频、图表、灯箱等辅助展示手段,通过不同视角生动展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让观众获得多维度的观展体验。

展览时间:2020年7月5日——10月25日
展览地点:中海博西三楼临时展厅
展览介绍:

中国是最早制造火器并将其应用到航海的国家之一。古代,它们为郑和船队七下西洋保驾护航;近代,黄海海底残断的枪炮呻吟着时代民族的悲歌;当代,一件件国产火器在人民海军舰队上惊艳亮相,“辽宁”舰、“山东”舰及“055”型导弹驱逐舰入列首航,标志了中国航海火器的全面复兴。

本展览是国内首次以航海火器为主题的原创大型文物展览,荟萃馆藏130余件套展品,力图从多角度、全方位来揭示中国航海火器历史面貌,以让观众感悟古代中国航海科技辉煌,牢记近代中国航海教训,携手推进当代航海复兴。


      

中国博物馆协会
航海博物馆专业委员会

中国航海学会
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
票务信息:成人30元/人,学生及教师15元/人,60-64周岁老人10元/人,65周岁及以上老人、6周岁及以下或身高1.4米(含1.4米)以下儿童、现役军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人员、公安民警、离休干部、军队离退休干部、残障人士(含伤残军人、伤残民警)、烈士家属、海员、全国医务工作者、博物馆协会会员凭相关证件免费参观。
咨询热线: 86-021-68283691、86-021-38287777(总机)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申港大道197号(近滴水湖)
博物馆实施实名预约参观、错峰限流措施,观众可提前通过“中国航海博物馆”官方微信等渠道在线实名预约购票。

中国航海博物馆微信

中国航海博物馆APP
沪ICP备12025015号-1   © 2017 中国航海博物馆 China Maritime Museum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56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