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鼻烟原产自西方,明中期泛海传入中国后,清代逐渐成为社会风潮;作为盛放鼻烟的容器,鼻烟壶也逐渐东方化,由仿制到创新,集绘画、书法、雕刻、镶嵌与玉石、瓷器、料器、漆器、珐琅、金属等材料工艺于一身,成为中西文化交流之大成者。本次展览共展出鼻烟壶300余件,通过展览,观众既可以了解到鼻烟壶的发展脉络,也可以通过欣赏各式独具匠心的鼻烟壶,体会清代鼻烟壶所引领的时代风尚。
招商局是中国近代第一家民族航运企业,开创了近代中华民族发展航运业的先河。从“上海外滩九号”到“香港维多利亚海港”;从洋务求强到抗日救亡;从义旗高举到改革开放;招商局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始终传承祖业、主业,“招天下商、通五洲航”,成为航运业中“经久不衰的竞争者”,在各个重要时期、历史关头,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进步贡献招商力量。上海是招商局诞生之地,是近代远东航运中心,现代国际航运中心,在世界航运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22年是招商局成立150周年。为庆祝招商局150周年华诞,中国航海博物馆与招商局集团联合在上海举办“华轮之光:庆祝招商局成立150周年特展”。希望在这座招商局诞生之城,以招商局历史发展为脉络,展现招商局150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面貌,向观众讲述百年央企的故事。
此次展览展出300余件/套国内罕见的世界航海文物,涉及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五大洲的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瑞士、美国、德国、墨西哥、梵蒂冈等20余国。依托这些集聚异域风格的展品,呈现15~19世纪世界航海的恢弘画卷。展览共设“推进历史的科技”“改变格局的事件”“打造世界的贸易”和“充盈精神的艺术”四个单元,从科技、历史、战争、贸易和艺术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通过航海所连接的世界,讲述航海、贸易和战争相互交织的五百年航海历史。
2023年是上海和韩国釜山缔结市级友好城市30周年,此次由中国航海博物馆和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合作举办的“海珍百品: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藏精品文物图片展”,是中国航海博物馆以文化为桥梁,为上海友城工作奉献的一份力量。展览依托近百件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藏精品文物的图文资料,展示韩国的海洋历史、艺术、科技和文化。
中国先秦奇书《山海经》中记载“西南有巴国”,现代人们常说的“巴山蜀水”“下里巴人”,都是对这个古老国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巴人活动于深山大川,在今川、渝、陕、鄂、湘、贵等地都留下了足迹。历史上,巴人曾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创造了灿烂的山地文明,对川渝地区的社会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秦统一巴蜀之后,大量中原华夏族群迁入,巴汉互融的历程开启。从五代起,巴人的称呼在湘西北地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土兵、土丁等带有“土”字的名称。北宋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土”的名称始见于文献,从此,湘西北的巴人成了“土家”,即今天的土家族。
巴人的历史不仅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生动证明,更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完美注解。基于此,中海博举办“寻巴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系列展•贰”,通过132件/套文物展示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巴人往事及特色文化,探源中华文明的多元之迹。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56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