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展览展出文物36件/套,首次展出陈诚电报等珍贵文物,从罪证如山、上海上海、蓝色焰火、燎原之势、伟大胜利五个部分展开,以文物揭露侵华日军的暴行,展现上海军民浴血抗争、民族航运救亡图存及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历史,旨在激励中华儿女赓续抗战精神血脉,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诗经》有云,“日有熹,月有光,富且昌,寿而康,新春嘉平,长乐未央。”长乐未央,既饱含了中国人对新春佳节的欣悦期盼,也满溢出中华民族对恒久美好的虔诚向往。源自岁首祈岁的过年习俗,逐渐演变成中华各民族共同的春节庆祝活动,并成为新时代最典型“中国风”的代表,春风行万里,拂照出海内外华人的共根认同。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我们对未来的期盼和美好祝愿,在一个个吉祥寓意的祝福中,也在我们每个人向光而行的实践里。
春已至,万物始,愿所有美好,纷沓而至。
区域的持续繁荣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滋润和给养。长三角地区与历史上的江南地区在地理空间上大部重合。通达的水系和频繁的航运活动,承载了发达的地方经济,也催生了江南独树一帜的航运文化。江南为航运提供了天然的舞台,以水系、舟船、港埠、航商等为代表的航运要素构筑起江南地区的显性特征和文化标识,航运成为江南文化的基本底色,在江南地区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展示江南航运的源流演变与丰富内涵,中国航海博物馆联合长三角三省一市12家文博场馆,通过两百余件航运类藏品,展示唐宋以至近代江南地区的港口航运、商贸社会及文化艺术,深度解读辉映当下的航运江南历史意蕴,进而为推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进程提供地域关联及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历史借鉴和现实关照。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七十五载征程波澜壮阔,从“海辽”轮奔向光明到人民海军走向深蓝;从研制万吨远洋货轮,到掌握顶级造船技术;从开辟对外贸易航线,到护航确保海运安全,我国航运事业不断攀岩登峰,以航运强国为航标一路向前!
值此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中国航海博物馆以展庆典,致敬我国航运事业向海图强的发展历程,献礼华诞。
礼序乾坤,乐和天地,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为弘扬中华礼仪文化,中国航海博物馆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联袂推出此次暑期重磅文物大展。龙纹铜禁、铜甲、户卣、四十三年逨鼎、冬簋、编镈、单五父壶……来自“青铜器之乡”宝鸡的142件“国家宝藏”聚首申城,带我们走进三千年前的礼乐之周,追溯现代生活中日用而不觉的礼仪文化根源,品中华礼仪,感文化绵长。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56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