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有云,“日有熹,月有光,富且昌,寿而康,新春嘉平,长乐未央。”长乐未央,既饱含了中国人对新春佳节的欣悦期盼,也满溢出中华民族对恒久美好的虔诚向往。源自岁首祈岁的过年习俗,逐渐演变成中华各民族共同的春节庆祝活动,并成为新时代最典型“中国风”的代表,春风行万里,拂照出海内外华人的共根认同。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我们对未来的期盼和美好祝愿,在一个个吉祥寓意的祝福中,也在我们每个人向光而行的实践里。
春已至,万物始,愿所有美好,纷沓而至。
区域的持续繁荣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滋润和给养。长三角地区与历史上的江南地区在地理空间上大部重合。通达的水系和频繁的航运活动,承载了发达的地方经济,也催生了江南独树一帜的航运文化。江南为航运提供了天然的舞台,以水系、舟船、港埠、航商等为代表的航运要素构筑起江南地区的显性特征和文化标识,航运成为江南文化的基本底色,在江南地区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展示江南航运的源流演变与丰富内涵,中国航海博物馆联合长三角三省一市12家文博场馆,通过两百余件航运类藏品,展示唐宋以至近代江南地区的港口航运、商贸社会及文化艺术,深度解读辉映当下的航运江南历史意蕴,进而为推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进程提供地域关联及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历史借鉴和现实关照。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56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