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斯塔夫二世执政时期,瑞典成为欧洲的海上强国。为了争夺波罗的海霸权,这位国王极力推行建造大型战舰,他认为建造小船不过是浪费幼树而已。
1625年1月,瑞典与荷兰造船师亨里克·哈伯特森签订“瓦萨”号设计建造合同,砍伐2000余棵百年橡树,开始了“瓦萨”号的建造。古斯塔夫二世对“瓦萨”号的要求是航速快、火力强、装饰华丽,以充分显示瓦萨王朝的权力与财富。
在建造期间,古斯塔夫二世不断施加干预,按照他的旨意改变设计与建造要求。一年之后,“瓦萨”号建成下水。完工后的“瓦萨”号包括舷斜桅在内总长70米,重达1200吨,舰载64门火炮,雕刻了700多尊艺术塑像,桅杆上的10面帆的总面积达到1208平方米,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豪华的风帆战舰。该舰原先设计为一级炮台,雄心勃勃的古斯塔夫二世希望凭借这艘巨型战舰一举扭转其海军在与波兰的争霸战中的不利地位,他下令在原先的炮台上再加造一层,为了赶工期,工匠只对舰身作了局部修改就加造了一层炮台。
1628年8月10日下午,“瓦萨”号战舰驶离船厂,出海首航,人们争相一睹“瓦萨”号航行的雄姿。战舰刚驶出1000多米,当指挥官下令为国王鸣炮致礼时,一阵强风袭来,头重脚轻的“瓦萨”号旋即向左侧倾覆,大量海水从敞开的炮窗灌入舱内,这艘被寄予厚望的巨舰未发一炮就迅速沉入海底。由于该舰完全是按照国王的旨意改造的,这起重大事故后来也就不了了之。1961年,“瓦萨”号被打捞出水。1987年,该舰被移往斯德哥尔摩的瓦萨沉船博物馆展出。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按照1:48比例复制的“瓦萨”号战舰放置于一楼船模展示大厅,人们从舰身豪华的雕刻和装饰物上,可见当时的瑞典王国的繁荣和执政者的奢侈。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56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