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航海博物馆航海历史馆的“古代航海史”展区,有一幅油画《戚继光抗倭图》,画面上,一位威风凛凛的明朝将军正率领手下的军队,奋勇追击向海边溃逃的倭寇,这位明朝将军就是大名鼎鼎的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
嘉靖年间,中国对外贸易相当发达。除了官方控制的“朝贡”贸易之外,东南沿海一带私人经营的海上贸易也相当活跃。这些商人不理睬朝廷“海禁”的禁令,与“番舶夷商”私相贸易,从中牟取暴利。他们人数众多,成群结伙,形成海上走私集团,甚至亡命海外,勾结日本诸岛的倭寇,“于沿海兼行劫掠”。当政府厉行海禁之时,东南沿海一些商人豪富,因商业利益受损,他们和流窜海上的海盗商人以及倭寇们相互勾结,“倭人借华人为耳目,华人以倭奴为爪牙,彼此相附,出没海岛”,进行掳掠抢劫,使得东南倭患更为严重。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明朝朝廷从山东调戚继光到浙江御倭前线。戚继光在抗倭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一位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在抗倭战争中,戚继光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严格要求士兵,不准扰害百姓,做到兵民相体;在战略战术上,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进攻重集中兵力打歼灭战,防御重积极主动而不是机械地死守,在防御中伺机反攻。他创立了独树一帜的“鸳鸯阵”,发挥长短兵器结合的机动、灵活、严密的作战力量,沉重地打击了倭寇。由于对抗倭寇的明军格骄兵惰、纪律松弛、兵不习战,跟熟练使用倭刀、重箭的倭寇相比,战斗力实在太弱,于是戚继光到金华、义乌等地招募了3000名农民和矿工,并亲自训练他们,形成了威震东南的戚家军。在严明的军纪和职业化的训练下,戚家军拥有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最终成为了明朝最有名的军队,被誉为“16-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 。
经过十年的抗倭斗争,作战勇猛的戚继光令倭寇闻风丧胆,东部沿海也得到了久违的平静。但民族英雄的路不是就此止步,“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从隆庆二年(1568年)开始,调任蓟州的戚继光先后平定了蒙古朵颜部落和土蛮部落的侵犯,他镇守蓟门16年,原本是蒙古骑兵侵扰重灾区的蓟州,“烽火渐稀,边备修饬,蓟门宴然”,戚继光成功地保卫了明朝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相处与发展。南征倭寇、北御鞑虏,戚继光带领他的戚家军沉重打击了外来侵略者,保卫了大明百姓的家园,成为名副其实的民族英雄。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56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