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博物馆目前收藏有各海域各类别沉船海捞文物约计五六百件,时间从唐代迄至晚清,跨越七八百年,以海捞瓷器为大宗,还有钱币、琉璃、铜锭、木料、紫砂、石构件等,主要来源于南海西沙诸海域,还有少数是出水于福建平潭东海碗礁、辽宁绥中三道岗渤海海域的沉船文物。
此件明代天启年青花红绿彩帆船纹大盘,直径24.5公分,高4.5公分,体量较大。该盘敞口微敛,浅腹,平底圈足,底有“天启年制”四字双行楷书蓝款。盘体周正,胎质致密坚实,虽然瓷釉被海水腐蚀,但仍可看出该盘彩绘色泽的艳丽饱满。内壁用红彩绘一圈蕉叶纹,叶缘以深绿、浅绿二色间饰,盘心饰以变体莲纹,又像一太阳,射出万道光芒,周围以红、蓝、深绿、浅绿等色绘出鼓帆而行的帆船、游戏水间的鱼、绚丽的水草珊瑚和水边的亭台村舍。整幅画面展现出了浓郁的舟船航海特色,纹饰层次感强,线条婉转灵动,图案繁复而错落有致,色彩绚丽鲜艳,具有独特的海洋文化的审美情趣,在民窑瓷器中,算得上是用力之作,颇为难得。
南海诸岛自古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我国人民开发南海诸群岛的历史渊源流长,是中国人最早到达、最先开发的历史见证。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海南先后多次参与对南海水下文物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截至2012年,海南已确认水下文化遗存122处,其中北礁沉船遗址、甘泉岛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光礁1号沉船顺利发掘出水。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南海沉船量为124艘,按船货平均运载量计算可达5万件,目前发现的沉船总量还在不断增加,据国外数据不低于1000艘。
南海作为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航道,也是现代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空间,遗留下大量历代的文化遗产,南海水下遗存既是中国悠久航海文明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人很早就经营南海诸岛的历史见证。此盘为西沙华光礁沉船遗物,是明朝中国进入大航海时期活跃的海外贸易的生动见证。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56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