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海图亦称航海图,是专门为航海而绘制的一种地图。早期的海图并无固定的绘制标准,因此精度相对很低,往往仅能用于表示各海岛及其与陆地之间的大致位置,以及粗略距离,直到13世纪,才出现了绘制相对精准的波托兰海图,将地中海及临近海域的航海经验累积下来,用于航海导引。
至16世纪,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将投影用于航海图的绘制,将地球这一不规则的球体精准的绘制成平面图,后人将这种方法称之为地图投影法。在海图制作中,墨卡托投影法是非常著名的方法之一。它由墨卡托于1569年创制,其方法是设想用一个圆柱套在地球仪表面上,并使圆柱轴与地轴重合,将地球仪上的图像投影到圆柱面上去,然后将圆柱展开,就得到了投影图。由于这种海图上的地形较接近实际地貌,使用方便,目前,95%以上的航用海图都是墨卡托投影海图。
在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的海图展柜展示了一系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纸质海图,他们大部分是墨卡托海图。在海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详细绘有船舶航行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如:沿岸形状、岛屿、浅滩、暗礁、水深和助航设施等等。航行前,船舶驾驶员应在海图上绘制计划航线;航行中,经常使用海图来绘画观测船位,以便了解实际航迹与计划航线是否吻合;航行后,总结航行经验也离不开海图。因此,海图是航海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纸质海图一般在海图室绘制,而海图室一般位于驾驶室的后方,室中还摆放着各种现在船舶上常用的仪器。海图作业包括航行前在海图上绘制计划航线,航行中在海图上标注出实际船位及实际航线等等。
除纸质海图外,还有现代电子海图系统。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是一种新型的船舶导航系统和辅助决策系统,目前已在船舶上被广泛应用。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56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