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博物馆
     |     |  
 当前位置:首页 < 藏品故事 < 详情

奔向光明的“海辽”轮


1953年版人民币的五分纸币已经正式退出流通市场,对于五分纸币正面图案上的那艘冒着浓烟全速行驶的大轮船,注意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艘具有“奔向新中国”特殊意义的远洋货轮名叫“海辽”。19499月,它在方枕流船长的带领下,历经八天九夜,从香港驶到大连,成为第一艘起义的招商局海轮。在“海辽”轮首举义旗的鼓舞下,从1949年至1951年,香港招商局的17艘海轮先后起义,这批归航的船舶,成为新中国建立初期一支相当重要的水上运输力量,为发展新中国的航运事业和恢复国民经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共同支撑起了新中国最初的航运事业。

“海辽”轮长87米,吃水7米,排水量2600吨。于1920年在美国建造,1945年作为美援加入香港招商局船队。该船19495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占领南京后,国民党海军大部分舰只撤往台湾,同时,国民党政府强行征用商船,抢运军队与物资,“海辽”轮就在其中。但“海辽”轮船员不愿离开上海去台湾。于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海辽”轮船员在船长方枕流的带领下谋划起义。1949919日晚,“海辽”轮在香港秘密起航。晚上9点钟,全船人员在餐厅集合,方枕流向船员宣布:“我们现在决定起义,脱离国民党的统治,开往解放区。”经过八天九夜的冒死航行,该船抵达解放区的大连港。1024日,新华社刊发“海辽”轮起义并驶抵大连港的消息,同时发表毛泽东主席的嘉勉电,对方枕流船长与全体船员表示祝贺,盛赞此举是“为着人民国家的利益”。起义后,“海辽”号改名为“东方1”号,参加新中国的海上运输。1953年,更名为“和平8”号。

建国后,在征求设计第一套人民币图案时,为了表彰“海辽”轮全体船员的起义壮举,将“海辽”轮图案定为五分纸币的正面图案,以作纪念。于是,在19533月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的五分纸币上,这艘具有“奔向新中国”特殊意义的轮船作为正面图案呈现在世人面前。



发表时间:2018-01-31 00:01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中国航海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协会
航海博物馆专业委员会

中国航海学会
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
票务信息:成人30元/人,学生及教师15元/人,60-64周岁老人10元/人,65周岁及以上老人、6周岁及以下或身高1.4米(含1.4米)以下儿童、现役军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人员、公安民警、离休干部、军队离退休干部、残障人士(含伤残军人、伤残民警)、烈士家属、海员、全国医务工作者、博物馆协会会员凭相关证件免费参观。
咨询热线: 86-021-68283691、86-021-38287777(总机)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申港大道197号(近滴水湖)
博物馆实施实名预约参观、错峰限流措施,观众可提前通过“中国航海博物馆”官方微信等渠道在线实名预约购票。

中国航海博物馆微信

中国航海博物馆APP
沪ICP备12025015号-1   © 2017 中国航海博物馆 China Maritime Museum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56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