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版人民币的五分纸币已经正式退出流通市场,对于五分纸币正面图案上的那艘冒着浓烟全速行驶的大轮船,注意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艘具有“奔向新中国”特殊意义的远洋货轮名叫“海辽”。1949年9月,它在方枕流船长的带领下,历经八天九夜,从香港驶到大连,成为第一艘起义的招商局海轮。在“海辽”轮首举义旗的鼓舞下,从1949年至1951年,香港招商局的17艘海轮先后起义,这批归航的船舶,成为新中国建立初期一支相当重要的水上运输力量,为发展新中国的航运事业和恢复国民经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共同支撑起了新中国最初的航运事业。
“海辽”轮长87米,吃水7米,排水量2600吨。于1920年在美国建造,1945年作为美援加入香港招商局船队。该船1949年5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占领南京后,国民党海军大部分舰只撤往台湾,同时,国民党政府强行征用商船,抢运军队与物资,“海辽”轮就在其中。但“海辽”轮船员不愿离开上海去台湾。于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海辽”轮船员在船长方枕流的带领下谋划起义。1949年9月19日晚,“海辽”轮在香港秘密起航。晚上9点钟,全船人员在餐厅集合,方枕流向船员宣布:“我们现在决定起义,脱离国民党的统治,开往解放区。”经过八天九夜的冒死航行,该船抵达解放区的大连港。10月24日,新华社刊发“海辽”轮起义并驶抵大连港的消息,同时发表毛泽东主席的嘉勉电,对方枕流船长与全体船员表示祝贺,盛赞此举是“为着人民国家的利益”。起义后,“海辽”号改名为“东方1”号,参加新中国的海上运输。1953年,更名为“和平8”号。
建国后,在征求设计第一套人民币图案时,为了表彰“海辽”轮全体船员的起义壮举,将“海辽”轮图案定为五分纸币的正面图案,以作纪念。于是,在1953年3月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的五分纸币上,这艘具有“奔向新中国”特殊意义的轮船作为正面图案呈现在世人面前。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56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