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至17世纪是欧洲航海列强勇敢走向海洋、积极探索新航道的大航海时代。亨利王子、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一大批优秀航海家完成了对欧洲、非洲、亚洲和美洲海域的不懈探索,悬挂着不同颜色旗帜的木帆船行驶在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上。
16世纪,由于绕过非洲和拉美南端的航线被葡萄牙和西班牙垄断,西欧和北欧的探险家希望从北大西洋寻找一条前往东方的新航线。这条航线需要穿越遍布浮冰的北冰洋,航行条件及其恶劣,两百多年间,数以百计的西方探险家为了探寻这条航线而葬身冰海。直到1906年,才由挪威探险家阿蒙森自东向西,历时三年,首次打通西北航道。对东北航道的探索更加艰苦卓绝,航道大部位于北极圈内,大部分时间都被厚厚的冰层覆盖。经过多次尝试,东北航道于1878-1879年为瑞典探险家诺登舍尔德首次打通。
2014年8月15日,中远集团“永盛”轮从太仓港启程,作为该轮第61航次,试水北极东北航道。8月27日,“永盛”轮通过白令海峡到达东北航道的起始点并进入北极圈,9月5日抵达挪威北角附近,在经过10天航行后顺利通过东北航道,并于当地时间10日下午3时许缓缓停靠荷兰鹿特丹港,成为第一艘经过北极东北航道完成亚欧航线的中国商船,同时也是该航线上的第一艘带有集装箱舱位的货船。航行过程中,“永盛”轮克服了港口国俄罗斯的严苛检查、领航距离长、沿途自然环境恶劣、港口条件差、缺少航海资料等一系列困难,积累了北极航道航行经验。
如经北冰洋从欧洲到亚洲,可减少近一半航程,不仅节省穿越运河的费用,减少航行中的能源消耗,还可避免运河壅塞、恐怖袭击、海盗等安全隐患,极其利于大吨位油轮和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航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无冰期时间拉长,东北航道的实际可航行时间达到了5个月,这条航道的商用价值日益提高,各航运大国在东北航道上的角力会愈演愈烈。
2015年5月15日-8月15日,中国航海博物馆的“碧海逐梦”临展中就展出了“永盛”轮在东北航道上通行时用过的系列实物,包括:“永盛”轮悬挂的国旗及船籍旗、船史簿、太仓港和釜山港离港证、船长发言稿、赵庆爱船长随船日记、航行计划与应急预案(部分)、北极水域船舶操作手册和航行培训手册、冰区航行相关照片及视频等,向世人展示“永盛”轮的光辉北极破冰历程。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56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