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是人类在长期使用舟船活动中所创造的一项伟大成就,它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风力推动舟船前进。早在汉代中国对帆就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帆,泛也。随风张幔曰帆,使舟疾泛泛然也。
帆的形状多种多样,大致有方形、刀形、扇形等。材质上中国自古就有用植物叶、竹篾织帆的传统,即便采用布帆,也会在横向加装撑条,纵向裹缝棕绳,使帆面结实平整,有一定的硬度,能够均匀地分散受风力量。
根据风向和航行需要,中国风帆可以绕着桅杆自由旋转,利用除顶头风外来自各个方向的侧向风以达“风有八面”之效。其次,中国风帆的帆面形心在桅杆的一侧,称之为平衡纵帆。这样帆的受风中心在桅杆的一侧,可方便地释放风力,使帆的转动较省力,船遇到横向袭来的大风时不容易发生大的倾倒。多帆同时作用驭风效果则更明显。中国古人很早就掌握多桅多帆船的建造和操纵。据文献记载三国时期就有七帆船,而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所建造的宝船更是九桅十二帆。多桅多帆不仅提高了船体强度,而且更有效地利用风力,提高船的航速。正如成书于公元3或4世纪的《南州异物志》所述:“邪张相取风气,而无高危之虑,故行不避迅风激波,所以能疾。” 平衡纵帆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木帆船逆风航行能力已趋成熟。
此外,中国风帆与船尾舵相配合,很好地解决了侧向风产生的横漂问题,保持船的既定航向不偏航。中国风帆操作简单,升降容易,可以利用帆自身的重量迅速降帆。水手视风力大小“增减”帆的数量,以调节船速并可保证航行安全。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风帆优秀的技术传统不断通过实践为现代风帆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力地推动了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56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