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博物馆
     |     |  
 当前位置:首页 < 业内动态 < 详情

航天博物馆5年内“悬空”迎客


 

 

航天博物馆效果图显示,整个建筑像一个“飞去来器”

在浦星公路沈杜公路交叉口的西北角,未来将矗立起一幢奇特的 “悬浮”建筑物。如果市民从一街之隔的轨交8号线航天博物馆站站台看过来,会发现这幢建筑如同一艘正欲飞升的太空飞船;在其正前方广场上耸立的50多米高、按1:1还原的长征二号捆绑运载火箭模型更是夺人眼球……

        这就是未来的(中国)航天博物馆。
        航天博物馆有望5年内建成开放,市民将可以走进这座由国际大师设计的前卫建筑,目睹大量神秘的航天器实物,亲身体验当航天员的感觉。
        整体设计体现“航天梦”
        不久前,这座国内唯一的航天博物馆,已完成了陈列大纲的编写、建筑设计方案的招标与报批,展品征集工作也已启动。航天博物馆筹建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项目,该馆一旦开建,布展周期约为两年。
        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与闵行区政府共同建设的航天博物馆,采用国际招标的方式甄选建筑设计方案。最终,日本矶崎新工作室和中建上海设计院合作提交的设计方案中标。矶崎新是世界著名的日本建筑设计师,近几年其在中国设计的上海浦东喜马拉雅文化中心、中国湿地博物馆,都获得业内高度评价。
        他为航天博物馆提供的方案极富想象力与概念性,市民可从多个角度欣赏:从远处看,主体建筑离地几十米,如同“悬浮”空中;从高空俯瞰,整个建筑为“飞去来器”(Boomerang,又称回旋镖,原为土著狩猎工具)造型,动感十足;被巨大的“玻璃罩”包裹,在内部观展时,将会获得极为通透的空间感。这些设计都巧妙地体现 “航天梦”这一主题。
        大量航天器实物入库
        在博物馆里,航天器实物展品会一下子抓住观众的眼球。 1月底刚刚收藏入库的长征四号B火箭和长二丁火箭,都是几十米长的大家伙。可贵的是,这两枚可是货真价实“合练弹”。通俗点说,就是拉到发射场、装上推进系统,便能直接发射。负责人透露,从收藏价值来说,长征四号系列火箭的十几次发射从未失败,这在运载火箭发射史上是个奇迹,是中国航天人的骄傲。
         航天博物馆一期将有56件实物展品、55项影像资料,会重点征集卫星、飞船、火箭等实物,目前已完成37件展品的入库。下一步,世博会太空家园馆内的展品与广受欢迎的3D电影都将优先“移入”航天博物馆。将来,风云一、二、三、四号卫星,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探测火星的萤火一号都有可能以实物形式入驻博物馆。
        互动区体验宇航员训练
        除“被动”参观,航天博物馆充分汲取世博经验,还为市民提供互动性的“体验之旅”。
        整个博物馆将分十大主展馆,包括 “走进太空”、“运载火箭”、“月球探测工程”等主题,结合实物、场景、多媒体等方式,反映中国航天50多年的发展之路以及航天工程的方方面面。互动展区必定会成为博物馆开馆后最热门的区域,拟真度高的宇航员训练装置,能让观众在此地身临其境地体验太空探索的奇妙与刺激。
 
 

发表时间:2011-03-02 14:03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中国航海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协会
航海博物馆专业委员会

中国航海学会
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
票务信息:成人30元/人,学生及教师15元/人,60-64周岁老人10元/人,65周岁及以上老人、6周岁及以下或身高1.4米(含1.4米)以下儿童、现役军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人员、公安民警、离休干部、军队离退休干部、残障人士(含伤残军人、伤残民警)、烈士家属、海员、全国医务工作者、博物馆协会会员凭相关证件免费参观。
咨询热线: 86-021-68283691、86-021-38287777(总机)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申港大道197号(近滴水湖)
博物馆实施实名预约参观、错峰限流措施,观众可提前通过“中国航海博物馆”官方微信等渠道在线实名预约购票。

中国航海博物馆微信

中国航海博物馆APP
沪ICP备12025015号-1   © 2017 中国航海博物馆 China Maritime Museum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56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