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馆自2017年开展“馆校合作”项目以来,通过课程开发、学生实践、主题活动、教师培养、文化服务、科普创新等形式探索学校与博物馆之间可复制可推广的馆校合作模式。项目实施三年以来,与全市96所中小学签订了馆校合作签约协议,打造了一批精品航海课程,促进了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增强了青少年学生航海科技知识综合素质,初步建立起可复制可推广的馆校合作共建模式,从而起到普及航海文化,传播航海知识,强化海权意识,提升科技教师和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2020年,为进一步提高馆校合作的深度与实效,中海博整装待发,顺应国家战略发展,在2017年至2019年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馆校合作体系,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师、学生与博物馆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更好地承担传播航海文化的使命。2020年馆校合作项目计划实施方案如下:
一、项目计划
2020年中国航海博物馆馆校合作项目将继续开设 “课程开发”“博老师研习会”“科学诠释者”“航海主题实践活动”“文化服务包”共计5个子项目,均立足于航海博物馆的常设展览、馆藏和现有的课程、教育资源,充分利用馆内、馆外的教育力量开展。
项目介绍:该子项目主要面向中小学校教师和博物馆教育工作者,通过公开招募和定向邀请相结合的方式,合作开发基于航海历史文化传承和科普知识传播的博物馆课程,针对不同年级的青少年学生设计基于场馆资源和学校课程相结合的博物馆课程项目,以形成重要的学习资源。2020年该子项目在2017-2019年馆校合作的基础上,筛选5门优秀课程,根据前期已经成型的课程大纲和相关材料,开发可以在馆内或校内进行实际授课的课程教材、配套课件(PPT)以及相关物料包。同时,课程开发完成后,鼓励学校带领学生来馆内实施,或者根据学校需求,送课到校。
项目介绍:该项目通过公开招募和定向邀请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市中小学校的老师进行公开招募,“博老师”研习会的成员可以到航海博物馆进行教育资源的了解和教育活动体验,依托场馆丰富的藏品和展览教育资源,通过观摩场馆陈列、与专家对话交流、组员间的学术讨论以及探讨“馆本课程”设计等形式,让成员们以观众的参观兴趣,教师的专业视角,结合学校工作经验,和馆方工作人员共同合作开发在场馆内实施的相关科普策划案,探讨如何将学生带到博物馆上课。
项目介绍:该项目主要面向与我馆签约共建的本市中小学校的学生,采用学生主动报名的方式,每所学校不限报名人数,同时也欢迎其他未签约学校的中小学的学生报名参加,参加的学生需经过校方的同意。项目将以相关领域专家和博物馆教育人员为主,提供科学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开展学生“科学诠释者”的培养工作。目前采取线上培训的形式,集中培训时间暂定10月下旬,约5项培训内容。通过培训和学习,参与者将基本掌握科学诠释相关理论与实践技巧,并根据当年项目组的要求,制作并提交相关作品。
项目介绍:该子项目专为各学校特色教育活动而制定。博物馆依托自身丰富展览资源和教育资源,积极与学校展开密切合作,双方共同协作引导学生走出家门、走入博物馆这样的社会大课堂。如此既丰富了学校的教育活动,又使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航海、热爱航海。面向馆校签约各学校进行优先招募,其次再向社会公开招募。
项目介绍:该子项目是博物馆依托自身丰富的资源,积极走出场馆、走入学校是馆校合作项目双向互动的一种方式。受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航海博物馆将更加主动走出场馆,将展览、讲座、活动及课程教具等送入学校,更大范围地在青少年学生层面普及航海知识和文化。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56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