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博物馆
     |     |  
 当前位置:首页 < 业内动态 < 详情

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志丹苑”)建设有序推进


 

        2001年5月,在上海普陀区志丹路和延长路交汇处的“志丹苑”建设工地施工过程中,发现地下古代遗迹,经不断考古勘探、文献查证和全国专家论证,确认为上海元代水闸遗址,该遗址的分布面积、建筑规模、建设方式、工艺技术等均超越了国内现有发掘展示的同类遗址,对研究上海城市发展和历史演变、展示上海城市文化底蕴具有重要价值。为了保护好这一重要遗址,上海在做好遗址发掘的同时,积极推进上海元代碎渣遗址博物馆的建设。
        扎实做好项目申报等准备工作。上海自2001年起共投入近6000万元,用于遗址的初期发掘及深化论证。在此基础上,2009年1月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同意可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之后,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筹建处成立,并于同年上半年完成红线规划调整以及设计方案规划、建设规划、土地、卫生、绿化等多项审批工作。同年8月,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项目的初步设计报经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批准后,该项目建设于同年11月3日正式开工。
  全力确保文物安全与施工质量。筹建处主动克服建筑构造特殊、现场基础复杂等困难,积极推进博物馆建设工作。对2010年 6月在基础沉台施工时新发现的158根水闸遗址木桩,筹建处立即根据现场复杂情况和文物保护要求,调整了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虽然施工进度比计划延缓了近三个月,但有效保护了新发现的珍贵文物。目前,博物馆建设工程正处于关键阶段,将力争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于2011年春节前完成建筑的结构±00节点,并于今年6月完成整个建筑的结构外装饰和外总体。与此同时,博物馆陈列设计方案已完成招投标,中标方在筹建处的指导下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和完善。按照设计,未来的遗址博物馆陈列展示分为三部分:一是楼上的序厅;二是底楼120平方米用于展示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可移动文物、发掘中剥离的地层标本,并设有观众互动的展项和板块;三是遗址展示区,用于场景再现。
  明确目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为确保博物馆的顺利建成开放与良好运行,2010年9月上海市文物局正式挂牌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止静、市文物局局长朱咏雷等领导即带队赴现场进行检查,对项目建设以及保证文物安全、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和人生安全等工作提出要求。之后,市文物局局长朱咏雷又召集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筹建处召开现场办公会,针对遗址考古价值重大、博物馆文化意义重要、同一空间交叉立体施工技术难度高等情况,进一步明确了具体工作要求:一是要在新挂牌的市文物局领导下,继续保持原由上海市文管委抽调专业人员组建的项目筹建处,确保按照原定工作计划推进项目建设;二是鉴于博物馆建设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特殊性,要进一步充实力量,加强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财务管理、纪检监督以及博物馆运行管理等工作;三是要进一步优化完善博物馆的陈列布展方案,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丰富陈列展示的形式,增强陈列展示的吸引力,力争在2011年3、4月间形成定稿,确保与博物馆的硬件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四是要在积极推进上海市元代水闸遗址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同时,从该博物馆独特的文化地位出发,进一步推动博物馆成为市建市管的文化事业单位,以确保长期良好运行。
        当前,上海已将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作为“十二五”期间博物馆建设的重要项目。在国家文物局以及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博物馆的建成开放必将为上海“十二五”繁荣文博事业的重要载体和新亮点。

发表时间:2011-01-20 10:01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中国航海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协会
航海博物馆专业委员会

中国航海学会
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
票务信息:成人30元/人,学生及教师15元/人,60-64周岁老人10元/人,65周岁及以上老人、6周岁及以下或身高1.4米(含1.4米)以下儿童、现役军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人员、公安民警、离休干部、军队离退休干部、残障人士(含伤残军人、伤残民警)、烈士家属、海员、全国医务工作者、博物馆协会会员凭相关证件免费参观。
咨询热线: 86-021-68283691、86-021-38287777(总机)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申港大道197号(近滴水湖)
博物馆实施实名预约参观、错峰限流措施,观众可提前通过“中国航海博物馆”官方微信等渠道在线实名预约购票。

中国航海博物馆微信

中国航海博物馆APP
沪ICP备12025015号-1   © 2017 中国航海博物馆 China Maritime Museum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56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