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博物馆
     |     |  
 当前位置:首页 < 业内动态 < 详情

文博行业如何用好“一带一路”历史文化遗产?


  “一带一路”沿线现存的大量文化遗产,是东西方交流最直接的载体,是丝绸之路精神和民心相通的历史见证,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基石。

  同时,深入研究和挖掘“一带一路”沿线的文化遗产,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沿线多民族、多国家文化交流的有效方式。

  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出台的多项政策文件中,均提到了“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并提出,我国将建设“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

  2015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沿线国家间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支持沿线国家地方、民间挖掘“一带一路”历史文化遗产。”

  201612月,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共同编制的《“互联网 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和文保知识等主题进行创作、创新、创造,形成“互联网 中华文明”优秀产品,让文物可见、可感、可亲,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0171月,文化部发布的《“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提出,“推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与合作机制。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和世界遗产申报等方面的长效合作机制”;“积极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同源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合保护、研究、人员培训、项目交流和联合申报。”

  《行动计划》要求,加大“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促进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考古研究、文物修复、文物展览、人员培训、博物馆交流、世界遗产申报与管理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同时鼓励地方和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行动计划》表示要实施“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建设计划和“一带一路”文博产业繁荣计划。

  “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建设计划。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实施考古合作、文物科技保护与修复、人员培训等项目,实施文物保护援助工程。举办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研讨交流活动。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以及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扩展项目。

  “一带一路”文博产业繁荣计划。推进“互联网 中华文明”及“文物带你看中国”项目,提高“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与旅游、影视、出版、动漫、游戏、建筑、设计等产业结合度,促进文物资源、新技术和创意人才等产业要素的国际流通。

  20172月,文化部发布的《“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强调,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物保护与考古合作,建设“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

  20172月,国家文物局印发《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文化遗产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建设“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

  “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建设工程:编制实施“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推进陆上丝绸之路扩展项目、海上丝绸之路的保护与申遗工作,加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跨国协作与文物保护,开展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研究。构建“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双边、多边交流机制和合作平台,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援外文物保护工程和合作考古、科技保护、文物展览项目,促进民心相通,增进深度认知。举办“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主题研讨会、高级别论坛和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文物交流展。

  20172月,科学技术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了《国家“十三五”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规划》,特别强调了要研究脆弱馆藏文物,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文物的保护修复关键技术。

  申遗现状

  陆上丝绸之路已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同意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文化遗产申请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丝绸之路是跨国系列文化遗产,属文化线路类型。它经过的路线长度大约8700公里,包括各类共33处遗迹。其中,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包括河南省4处、陕西省7处、甘肃省5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遗产区总面积为29825.69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176526.03公顷。

  中国境内22处遗产点

  河南省有4: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

  陕西省有7: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张骞墓、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

  甘肃省有5: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6: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克孜尔尕(gǎ)哈峰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北庭故城遗址。

  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正在进行中

  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是一项长期的国家战略。目前,国家文物局已在制订“一带一路”实施规划,以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为目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要求,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加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20174月,国家文物局在广州召开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本次会议推举广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牵头城市。

  会议阐释了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策略调整: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将借鉴陆上丝绸之路申遗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国际组织在跨国统筹协调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在世界遗产中心协调下,推动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相关国家实现跨国联合申遗。

  会议同时分析了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面临的形势:推动世界遗产中心统筹海上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有利于申遗各项工作在国际和国内更加深入开展,但同时在时间上将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也更加纷繁复杂,国际沟通与协调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也将大大增加,对此要有清醒地认识。

  接下来,国家文物局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要指示,高度重视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和申遗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与协调机制。

  三、加强和深化海上丝绸之路申报的主题研究。

  四、积极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确定各相关申遗潜力点。

  五、精心谋划,持续深化海丝申遗的国际合作。

  六、充分发挥海丝申遗的品牌效应。

  专家声音

  共识:“一带一路”为沿线文化遗产保护搭建新平台

加快“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保护与传承,正成为沿线人民共同的期待。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贾磊磊

  “对“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的研究,既在于对人类共有遗产的保护,同时也会促进文化遗产价值最大程度的传播与共享,让文明代代相传。对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已经成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识。

  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   马知遥

  “目前,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保存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单中国便有30余项进入了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各不相同,从非物质文化交流入手,开展国别文化研究,可以为“一带一路”发展注入活力,增进了解和互信。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   王晶波

  “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许多中亚、西亚以及东南亚国家学者投身敦煌学合作研究,建立了“国际敦煌项目:丝绸之路在线”国际网站,使得敦煌及丝绸之路其他考古遗址出土的文物、艺术品信息与图像得以在互联网共享,这是老一辈敦煌学研究者所不能想象的巨大进步。

  泰国文化专家   阿玛拉•斯里苏查特

  “当前泰国正加快国内文化遗址保护和研究,邀请国外专家与当地学者合作推进国内文化项目申请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科研、展览交流和国际合作协议,与东盟和中、日、韩等国家一道打击非法贩卖文物活动,制定共同计划保护 一带一路 沿线文化遗产。

  保护:加强学科合作 寻求技术支持

  “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种类众多,还有大量处于水下或干旱等环境恶劣地区的易损文物,如何快速、全面提取文物信息并有效保护值得探讨。

  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   姜波

  “水下考古探测需结合水下考古实践,综合运用现代分析与探测技术,提高技术协同与数据分析能力,研发水下考古调查、发掘和检测分析专用技术装备体系,解决复杂环境条件下文物认知难题。

  国家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主任   铁付德

  以典型遗址、遗迹和出土文物为对象,系统开展文物的制作材料和工艺技术特征研究,开展文物劣化机理研究及保护修复材料研发,建立文物保护效果评价体系,加强文物保护专用装备研发。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  张海

  “丝绸之路沿线遗址众多,需引入和改进空间遥感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构建沿线地区古代文化的谱系和时空框架。

  活化:依靠市场力量加强国际传播

  “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不仅需要沿线国家各界携手搭建合作平台机制,更需要寻找唤醒古老文化遗产的新活力,即在不背离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本原则的同时,要秉持市场发展导向、鼓励非遗产品“走出去”。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胡惠林

  “在深入研究各省与古丝绸之路历史的基础上,更需要建立非遗资源定向开发协同机制。没有跨行政区域的对话、合作乃至监督评估平台,将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整体规模经济的开发,甚至将造成重复开发、同质化资源开发的恶性竞争。打开沿线国家的文化消费市场,必须做好融入国外文化市场的准备,审美取向、价值偏好的调适,技艺的创新等都必不可少。


发表时间:2017-05-22 00:05   作者:中经文化产业   来源:中经文化产业
      

中国博物馆协会
航海博物馆专业委员会

中国航海学会
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
票务信息:成人30元/人,学生及教师15元/人,60-64周岁老人10元/人,65周岁及以上老人、6周岁及以下或身高1.4米(含1.4米)以下儿童、现役军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人员、公安民警、离休干部、军队离退休干部、残障人士(含伤残军人、伤残民警)、烈士家属、海员、全国医务工作者、博物馆协会会员凭相关证件免费参观。
咨询热线: 86-021-68283691、86-021-38287777(总机)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申港大道197号(近滴水湖)
博物馆实施实名预约参观、错峰限流措施,观众可提前通过“中国航海博物馆”官方微信等渠道在线实名预约购票。

中国航海博物馆微信

中国航海博物馆APP
沪ICP备12025015号-1   © 2017 中国航海博物馆 China Maritime Museum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56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