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风肆虐,暴雨如注。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在这个险情突发的夜晚,中国航海博物馆干部职工上下一心、共同奋战,接受了疾风暴雨的洗礼,展示了临危不惧的豪迈,谱写了英勇感人的抗台诗篇,铸就了击风挡雨的钢铁筋骨和不惧艰难的抗台精神。
科学决策、周密部署、靠前指挥、沉着应战,博物馆内党政领导身先士卒、身体力行,深入抗台第一线;干部职工自觉服从大局、认真履责,成为抗台中坚力量;物业人员顽强拼搏、不辞辛劳,在抢险过程中发挥了突击队作用。这种用智慧、意志、作风和力量铸就的抗台精神,是我馆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海博数年积累的不畏困难、艰苦奋斗、连续作战、敢打硬仗优良作风的延续,是党员干部职工创先争优的生动诠释,是博物馆今后发展的强大动力……
l 预警/抢占先机
上午10时,馆办公室通过多方了解,仍没有得到市政府和上级关于抗击台风的文件和传真。馆党委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就电视、网络上取得的台风情况进行通气。馆党委副书记
一个月前,我馆安保部、物业部在馆党委副书记钱建国的指挥下曾进行了一次防台防汛实战演练,但大家却没想到,真正的考验这么快就将到来。
安呈瑶宣布,立即成立中海博抗台工作指挥部,由他和
安呈瑶强调所有的准备和任务布置,目的只有一个:务必要确保人身安全、务必要确保国家财产安全、务必要确保设备设施运行安全!
就在会议结束后不久,市委市政府关于抵御强台风“梅花”工作的紧急通知通过机要局送抵我馆,我馆部署的各项措施与市委市政府通知的精神不谋而合。
至此,中海博抓住抗台先机,准备工作全面展开。
l 备战/严阵以待
在车库的物资储备区内,200只堵漏沙袋、8块大型挡风板、12个潜水泵、数十套雨衣雨靴、数十盏应急照明灯、大量的水桶、油布、塑料薄膜等抗台抢险物资堆满了5个车位;
12时整,在送走最后一辆满载游客的旅游车后,博物馆正式闭馆,进入最为紧张的查遗补缺黄金4小时。馆外易被台风吹移的物体大到交通球面镜,小到路标指示牌等全部被搬至室内,帆体外裸露的绳索及多余钢丝绳均被剪除,室内外电源及门窗悉数关闭;观众出入口感应门下缝隙被沙袋全部堵住,车库等开放式出入口则利用挡水板进行了处理,对易受渗水、漏水影响的帆体下区域以及太湖渔船等展品边放置了大量水桶、油布;展项、展柜、电梯电源全部被切断,15件室外大型展品、270棵馆区内树木,露天流动厕所、垃圾房等临时建筑均被逐一进行加固……特别是文物库房重点进行了防水、隔水处理,我馆在新场镇的临时库房也按要求进行了防水侵处置,严防渗水漏水情况发生。
馆内馆外,指挥部成员分头在各处巡查、督导防台准备落实工作,查缺补漏。安呈瑶每隔4小时召开指挥部碰头会,通报最新气象状况,协调解决准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个小时内,一百多号人以惊人的效率完成了既定的防台准备、物资储备工作。博物馆内工作人员忙得热火朝天,馆外则异常的安静。站在三层平台上环顾四周,昔日临港交通最为繁忙的主干道—申港大道上空无一人,除了远处的工地上有少数工人在固定脚手架以外,整个主城区如同空城,连空气都凝结了。
躲藏在宁静的背后,一场超级台风即将袭来。
l 抢险/众志成城
从6日深夜到7日清晨,是“梅花”影响上海的高峰期,市区阵风突破8级,呼啸声彻夜不停,临港地区的风力更猛,一度达到10级以上,险情一触即发。
Ø 拖地、除水,看似简单的动作她们不间断地重复了10多个小时!
7日凌晨1时,临港风力雨势逐渐加强,狂风夹杂着暴雨倾盆而下。15分钟后,正如指挥部所判断的,中央帆体开始出现漏水,物业公司经理谢怡立刻带领抢险队员在展区内放置油布、水桶。但漏水情况仍远超预想,不仅展区,天象馆、4D影院也发现了多处漏水点,帆体下方、中央福船北部等区域的漏水情况尤为严重,抢险队员放置了近20个水桶,连垃圾桶都被临时调用接水,周围更是铺起油布防止水漫进展区,侵害文物展品。
随着雨势的不断增强,漏水影响愈演愈烈,抢险队甚至将所有能找到的可以装水的器物都用来接水,可还是不够,漫出的水缓缓流向展区,随时可能对展品及展项造成影响。见此情形,物管中心保洁主管张红当即带领20多个保洁女工,取出所有拖把,开始一拖把一拖把地拖,许多人甚至趴在地上用抹布除水。从凌晨1时左右一直到下午台风过后漏水渐止,她们一刻不停地重复拖地、拧干、倒水、又拖地、拧干、倒水,简单的动作一直持续了10多个小时,每个人的身上都被雨水、汗水浸透了,高体力、程式化的劳动消耗让人疲惫不堪,她们却未曾有一刻停顿、未曾有一句怨言、未曾有一个放弃。
Ø 出现险情!第一时间,馆领导身先士卒深入现场。
所有见到过中国航海博物馆建筑的人无不对博物馆的中央帆体记忆深刻。这座高
6日深夜11时,风雨猛烈扑来,震得玻璃幕墙吱吱作响,雨水落在索网玻璃面上犹如瀑布一般激流而下。正在馆内巡查漏水情况的安呈瑶和邵光聖猛然听到“咣当”一声巨响,似乎从帆体处传来,两人的心一下悬了起来,立刻赶到风帆监测点询问帆体情况,专家在查看、分析相关数据后表示,目前帆体情况正常,处于可控状态,此时悬起的心才稍微放下。但是,为了确保安全,安保部副主任
7日凌晨2时30分,博物馆帆体东北侧连续传来几声巨响,帆体表面板材被大风吹落了!第一时间,钱建国同志看到了险情,立即向安呈瑶报告,他们率领人员迅速奔赴三楼平台现场。一打开通往平台的门,狂风裹挟着暴雨、铝合金碎片就扑面而来,人根本无法直立,厚实的雨衣在狂风暴雨中如同薄纱狂乱飞舞,顷刻间,所有人员全身上下、从外到里全部湿透了。危急时刻,顾不得现场恶劣的条件,馆领导坚持在室外,深入一线查看险情。
高亮度的应急灯在此时也变得格外的微弱,借着飘忽不定的灯光,指挥部人员发现,帆体东北面已有数块铝合金板材坠落,三层平台的地坪也被坠落的板材砸坏了。在狂风暴雨的不断吹击下,长2
又是第一时间,指挥部就帆体受损情况向市建设交通委值班室进行了报告,同时安呈瑶以短信方式先后向市建设交通委副主任沈晓苏、主任黄融和沈骏副市长进行了报告,物业管理部也在第一时间将此情况通报了原建筑单位港城集团。沈骏副市长特别向现场抢险人员发来慰问短信,并要求我馆控制好现场,强调人员安全是第一位的。
Ø 当时有多危险?想想都会后怕,但那一刻没人在意!
凌晨3时15分,强台风“梅花”依旧不知疲倦地肆虐着,博物馆出现重大险情,狂风不断地将坠落的铝板、大量的碎片卷起又甩下,帆体受损面进一步扩大,而被卷起的铝板极可能对周围的设施设备造成重大的二次危害。危情当前,物管中心主管谢怡、韩全峰主动请缨,建议组织人员突击抢险,进入现场将掉落的铝板抢搬至室内!在“抢搬”的命令下,指挥部领导坚持站在馆外雨中,靠前指挥,一再叮嘱突击队佩戴好安全帽和安全手套,确保人员安全;同时,指挥部其他成员
被吹落的铝板最长的由三块连在一起达到
凌晨5时,风势雨势有所减弱,帆体周围的险情也终于得到控制,局势趋于稳定。此时,从抗台准备到抢险结束,指挥部、抢险队已驻守在现场近20个小时……在极度疲倦的情况下,指挥部坚持在现场召开临时碰头会,全面总结险情处置情况,布置后续工作。会议中,天象馆方向突然又传来巨响,指挥部领导果断中止会议,立即冒雨赶赴现场查看确定险情,好在只是虚惊一场
l 修整/井然有序
7日6时,台风“梅花”已越过上海同纬度北上。临港地区的风势雨势也逐渐减小。在指挥部最后一次碰头会上,各部门汇报了现场查看情况:我馆帆体东北面近百平方米的铝合金板材被风掀落,旁边的玻璃幕墙被砸碎,三层平台地坪被砸坏多处;室内外展品安全完好,储存价值数亿元的文物仓库安然无恙;狂风时一度关闭的中央空调已经恢复正常;受外界影响的临时停电没有对我馆设备造成后果;室外绿地基本完好,仅一棵大树被风连根拔起;馆内多处渗水,但展区保持完好,展品全部安全;全馆无人员伤亡。
7日7时,为避免受损情况影响博物馆开馆,
7日9时,就帆体受损情况,办公室主动通过新浪微博、新民网微博公布帆体受损情况,接受了浦东电视台新闻、上海电视台新闻坊的采访,代表馆方向社会承诺将全力抢修,确保
8日7时,博物馆闭馆日,施工队伍进场开始对受损帆体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及危险的铝板拆除,并搭起脚手架对帆体做保全。
9日,在确保展区内部及观众参观安全的情况下,中国航海博物馆正常对外开放。帆体则虽在抓紧修复中,却未对博物馆运营造成影响。
回顾这惊心动魄的30小时,安呈瑶感慨地总结说:凡是我们能想到的,甚至是帆体异形曲面玻璃的掉落我们也想到了,但由于措施得当,没有一个受到损害,确保了安全。偏偏我们没有料到的铝板掉落,造成了重大的险情。我们必须总结抢险的经验,嘉奖在抢险工作中冲锋陷阵的个人和集体,发扬全体在抗台时迸发出的勇敢和智慧,管理好这座国家级博物馆,认真履行我们向党、向上级、向人民做出的承诺,让人民放心!
【抗台大事记】
10︰00 召开专题会议部署防台工作,决定周末闭馆,成立临时指挥部及抢险队伍;明确将“三个确保”,即确保人身、国家财产及设备设施的运行安全作为抗台抢险工作重点;
16︰00 全馆安全隐患排查,各项防台物资采购到位,库房加强防护。
12︰00 博物馆闭馆,各项展品防护全部到位,抗台工作进入临战状态。
1︰00 台风“梅花”正式影响申城,中央帆体出现不同程度漏水,表面铝板大面积脱落,指挥部及抢险小组驻扎一线开展工作;
5︰00 抢险局势趋于稳定,指挥部再次强调“三个确保”,布置后续处理工作重点;
10︰30 博物馆建设方港城集团派员现场勘查,与我馆就受损情况及处置方案进行讨论;
13︰00 台风警报解除,对全馆受损情况进行汇总,根据预案进行交接班。
7︰00 施工队伍进场开始对受损帆体进行拆除及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9︰30 博物馆正常开馆,运营未受影响。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56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