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博物馆
     |     |  
 当前位置:首页 < 馆内新闻 < 详情

为了党和人民的嘱托——中国航海博物馆抗击特大台风“梅花”纪实


狂风肆虐,暴雨如注。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在这个险情突发的夜晚,中国航海博物馆干部职工上下一心、共同奋战,接受了疾风暴雨的洗礼,展示了临危不惧的豪迈,谱写了英勇感人的抗台诗篇,铸就了击风挡雨的钢铁筋骨和不惧艰难的抗台精神。

科学决策、周密部署、靠前指挥、沉着应战,博物馆内党政领导身先士卒、身体力行,深入抗台第一线;干部职工自觉服从大局、认真履责,成为抗台中坚力量;物业人员顽强拼搏、不辞辛劳,在抢险过程中发挥了突击队作用。这种用智慧、意志、作风和力量铸就的抗台精神,是我馆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海博数年积累的不畏困难、艰苦奋斗、连续作战、敢打硬仗优良作风的延续,是党员干部职工创先争优的生动诠释,是博物馆今后发展的强大动力……

85,作为临港主城区地标建筑之一的中国航海博物馆矗立在烈日下显得宏伟大气,来自1公里外的东海海风将天空吹得万里无云,博物馆高达72的帆体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夺人眼球,观众正井然有序地参观这座体量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航海类专题博物馆。而此时,今年第9号超强台风“梅花”正以中心最大风力16级,风速55m/s的超强姿态,裹挟着惊人的破坏力,以难以琢磨的行走路径,向东部沿海地区移动逼近。一场与超级台风较量的战斗将全面展开。从动员准备到台风离境,近50个小时里,中海博党委领导快速反应、科学预测、精心组织、充分准备、积极应对,在广大党员、干部及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不畏艰险,措施果断,根据应急预案,有条不紊、沉着应战,最终经受住了台风的考验,在确保人员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国家财产,保障了博物馆的运营安全。

 

l            预警/抢占先机

85上午,中央气象台和上海气象台频发预报,代号为“梅花”的今年第九号台风走向仍不明确,较大可能是直扑上海登陆或擦着东海北上。

上午10时,馆办公室通过多方了解,仍没有得到市政府和上级关于抗击台风的文件和传真。馆党委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就电视、网络上取得的台风情况进行通气。馆党委副书记丛建国拿着一叠从网上下载的美国、日本、中国中央气象台预测的台风走向图,以他多年在海军工作的丰富经验,分析了“梅超风”对上海东海地区可能造成的严重影响。馆党委书记安呈瑶神色凝重地说:“无论是正面登陆还是沿海北上,这都将是中海博建馆以来面临的最严峻的一次自然灾害考验”。他要求,为了做好抗击台风的各项工作,博物馆自86(周六)中午12时起至871630(周日)闭馆,全面做好全馆的安全检查和防台风物资的准备,积极应对强台风“梅花”的到来。

一个月前,我馆安保部、物业部在馆党委副书记钱建国的指挥下曾进行了一次防台防汛实战演练,但大家却没想到,真正的考验这么快就将到来。

安呈瑶宣布,立即成立中海博抗台工作指挥部,由他和丛建国、钱建国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各部门负责人和上实物业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要求物业部立即组织设备维修、安保、清洁为主体的抢险队伍,充分准备好各类器材和物资;要求物业部、安保部、文物部、开放部立即全面协查可能出现险情的部位,针对断电、漏水等突发情况采取应对措施,把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针对我馆地处市郊、紧邻舟山的特殊地理环境,他要求曾在洋山港工作过的文物管理部主任王军对口联系国家东海海洋局,及时获取舟山的气象资料,以确保决策信息的准确。

安呈瑶强调所有的准备和任务布置,目的只有一个:务必要确保人身安全、务必要确保国家财产安全、务必要确保设备设施运行安全!

就在会议结束后不久,市委市政府关于抵御强台风“梅花”工作的紧急通知通过机要局送抵我馆,我馆部署的各项措施与市委市政府通知的精神不谋而合。

至此,中海博抓住抗台先机,准备工作全面展开。

l            备战/严阵以待

85下午至6日,全馆上下严阵,紧张地按照指挥部部署,分头开展各项防台准备工作。

在车库的物资储备区内,200只堵漏沙袋、8块大型挡风板、12个潜水泵、数十套雨衣雨靴、数十盏应急照明灯、大量的水桶、油布、塑料薄膜等抗台抢险物资堆满了5个车位;1200临时发电用柴油妥善放置以备不时之需;职工食堂内,餐饮服务方索迪斯公司特别加派人手,在馆方只要求提供简餐的情况下,仍坚持提供服务,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抗台值守人员准备了多样式的菜肴。

12时整,在送走最后一辆满载游客的旅游车后,博物馆正式闭馆,进入最为紧张的查遗补缺黄金4小时。馆外易被台风吹移的物体大到交通球面镜,小到路标指示牌等全部被搬至室内,帆体外裸露的绳索及多余钢丝绳均被剪除,室内外电源及门窗悉数关闭;观众出入口感应门下缝隙被沙袋全部堵住,车库等开放式出入口则利用挡水板进行了处理,对易受渗水、漏水影响的帆体下区域以及太湖渔船等展品边放置了大量水桶、油布;展项、展柜、电梯电源全部被切断,15件室外大型展品、270棵馆区内树木,露天流动厕所、垃圾房等临时建筑均被逐一进行加固……特别是文物库房重点进行了防水、隔水处理,我馆在新场镇的临时库房也按要求进行了防水侵处置,严防渗水漏水情况发生。

馆内馆外,指挥部成员分头在各处巡查、督导防台准备落实工作,查缺补漏。安呈瑶每隔4小时召开指挥部碰头会,通报最新气象状况,协调解决准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丛建国密切注视着网络上即时发布的气象信息,解释、分析着台风的发展趋势,教会大家如何从风向上判断重点防范的区域;钱建国则一遍又一遍地率领物业人员踏勘现场,准备抗台措施的落实。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许毅奔上奔下,在第一线调集人员做好重点部位防范工作。党委委员、组织人事部主任吴春霞和纪委干事徐亚芳是唯一坚持在现场工作的两位指挥部女成员。同志们劝她们离开,她们郑重表示,保卫博物馆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不回去!

4个小时内,一百多号人以惊人的效率完成了既定的防台准备、物资储备工作。博物馆内工作人员忙得热火朝天,馆外则异常的安静。站在三层平台上环顾四周,昔日临港交通最为繁忙的主干道—申港大道上空无一人,除了远处的工地上有少数工人在固定脚手架以外,整个主城区如同空城,连空气都凝结了。

躲藏在宁静的背后,一场超级台风即将袭来。

l            抢险/众志成城

从6日深夜到7日清晨,是“梅花”影响上海的高峰期,市区阵风突破8级,呼啸声彻夜不停,临港地区的风力更猛,一度达到10级以上,险情一触即发。

Ø           拖地、除水,看似简单的动作她们不间断地重复了10多个小时!

7日凌晨1时,临港风力雨势逐渐加强,狂风夹杂着暴雨倾盆而下。15分钟后,正如指挥部所判断的,中央帆体开始出现漏水,物业公司经理谢怡立刻带领抢险队员在展区内放置油布、水桶。但漏水情况仍远超预想,不仅展区,天象馆、4D影院也发现了多处漏水点,帆体下方、中央福船北部等区域的漏水情况尤为严重,抢险队员放置了近20个水桶,连垃圾桶都被临时调用接水,周围更是铺起油布防止水漫进展区,侵害文物展品。

随着雨势的不断增强,漏水影响愈演愈烈,抢险队甚至将所有能找到的可以装水的器物都用来接水,可还是不够,漫出的水缓缓流向展区,随时可能对展品及展项造成影响。见此情形,物管中心保洁主管张红当即带领20多个保洁女工,取出所有拖把,开始一拖把一拖把地拖,许多人甚至趴在地上用抹布除水。从凌晨1时左右一直到下午台风过后漏水渐止,她们一刻不停地重复拖地、拧干、倒水、又拖地、拧干、倒水,简单的动作一直持续了10多个小时,每个人的身上都被雨水、汗水浸透了,高体力、程式化的劳动消耗让人疲惫不堪,她们却未曾有一刻停顿、未曾有一句怨言、未曾有一个放弃。

Ø        出现险情!第一时间,馆领导身先士卒深入现场。

所有见到过中国航海博物馆建筑的人无不对博物馆的中央帆体记忆深刻。这座高72的帆体外立面由2100多块异形玻璃及14000平方米铝合金板拼接而成,设计抗风能力可达12级。但是,自开馆以来它却从未真正经历过抗风的考验。面对即将到来的台风,帆体是博物馆最有理由放心也最为让人担心的。指挥部甚至对所有帆体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逐一明确预防和处置措施。物业管理部主任苏伟、副主任邵光聖特别邀请了同济大学的2位建筑工程师全程跟踪,进行专业的监测,在风帆厅内架设专业仪器时刻观察、记录、分析,第一时间掌握风帆摆动情况。然而,意想不到的危险却在向帆体悄悄逼近。

6日深夜11时,风雨猛烈扑来,震得玻璃幕墙吱吱作响,雨水落在索网玻璃面上犹如瀑布一般激流而下。正在馆内巡查漏水情况的安呈瑶和邵光聖猛然听到“咣当”一声巨响,似乎从帆体处传来,两人的心一下悬了起来,立刻赶到风帆监测点询问帆体情况,专家在查看、分析相关数据后表示,目前帆体情况正常,处于可控状态,此时悬起的心才稍微放下。但是,为了确保安全,安保部副主任方晓波、金华彪和物管中心安保主管韩全峰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室外巡查。而为保证馆内用电及电路安全,此时所有室外泛光照明电源均已关闭,疾风骤雨更是让人睁眼都很困难。夜色中,巡查人员只能顶着强风、打着电筒,艰难地摸索巡查。

7日凌晨230分,博物馆帆体东北侧连续传来几声巨响,帆体表面板材被大风吹落了!第一时间,钱建国同志看到了险情,立即向安呈瑶报告,他们率领人员迅速奔赴三楼平台现场。一打开通往平台的门,狂风裹挟着暴雨、铝合金碎片就扑面而来,人根本无法直立,厚实的雨衣在狂风暴雨中如同薄纱狂乱飞舞,顷刻间,所有人员全身上下、从外到里全部湿透了。危急时刻,顾不得现场恶劣的条件,馆领导坚持在室外,深入一线查看险情。

高亮度的应急灯在此时也变得格外的微弱,借着飘忽不定的灯光,指挥部人员发现,帆体东北面已有数块铝合金板材坠落,三层平台的地坪也被坠落的板材砸坏了。在狂风暴雨的不断吹击下,长2-3,宽近1、重近百斤的铝板像纸片一样飞舞。短短10余分钟后,又有几十块铝板接连着被强风掀起,从帆体上整块整块地掀起脱落,并不断砸向平台玻璃房、地坪,而已坠落的铝合金板在狂风暴雨中就像布片一样的随处飞舞,固定铝板的大大小小的螺栓、榫卯被强风强行扯出拉断后像子弹一般四处飞射。面对现场复杂情况、极易发生人员伤亡的状况,为避免伤及人员,安呈瑶、钱建国果断决定先确保人身安全,要求所有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待形势稳定后再作处置。就在撤离过程中,有一块被风掀落的铝板砸向抢险队员身旁的玻璃幕墙,瞬时间,玻璃四处飞溅,此时,离开撤离人员不足1。所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受伤。

又是第一时间,指挥部就帆体受损情况向市建设交通委值班室进行了报告,同时安呈瑶以短信方式先后向市建设交通委副主任沈晓苏、主任黄融和沈骏副市长进行了报告,物业管理部也在第一时间将此情况通报了原建筑单位港城集团。沈骏副市长特别向现场抢险人员发来慰问短信,并要求我馆控制好现场,强调人员安全是第一位的。

Ø        当时有多危险?想想都会后怕,但那一刻没人在意!

凌晨315分,强台风“梅花”依旧不知疲倦地肆虐着,博物馆出现重大险情,狂风不断地将坠落的铝板、大量的碎片卷起又甩下,帆体受损面进一步扩大,而被卷起的铝板极可能对周围的设施设备造成重大的二次危害。危情当前,物管中心主管谢怡、韩全峰主动请缨,建议组织人员突击抢险,进入现场将掉落的铝板抢搬至室内!在“抢搬”的命令下,指挥部领导坚持站在馆外雨中,靠前指挥,一再叮嘱突击队佩戴好安全帽和安全手套,确保人员安全;同时,指挥部其他成员赵珺杰顾申琳等人则组成观察组与抢险队一起冲进现场,集中所有的手电筒照射帆体,观察在疾风暴雨中欲坠的铝板,并紧张地关注周围动向,防止发生人身伤害。在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下,所有人员万众一心、自觉补位,从室外抢搬到室内通道对接,环环相扣,似乎都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争分夺秒,奋不顾身。

被吹落的铝板最长的由三块连在一起达到6长,在狂风的肆虐下即使四五个人都无法将它抬起。头上是摇摇欲坠的铝板,脚下是尖锐的玻璃碎渣、铝合金碎片,身边是狂风暴雨交杂着横飞的螺栓、榫卯,10余名抢险队员似乎没看见也没听见,一接到命令便毫不犹豫地带着安全帽冲出了室外,一轮接着一轮地将铝板抢搬至馆内。没有人在意耳边风声的呼啸、前方可能存在的危险、被飞舞碎片刮伤的疼痛,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能多搬一块是一块!”半个多个小时后,大大小小近60余块铝板被安全拖运至帆体室内,所幸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但是,所有人紧绷着的心弦并没有因此而放松下来,为防止其他突发险情,在处理完帆体险情后,穿着湿透的衣服,拖着体力已透支的身体,所有人员随即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巡查工作……回想这惊心动魄的半小时,所有参与抢险的人都心有余悸,想着都后怕,在当时,只要一个万一,可能都会危及抢险人员生命。然而,那一刻,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逃避。

凌晨5时,风势雨势有所减弱,帆体周围的险情也终于得到控制,局势趋于稳定。此时,从抗台准备到抢险结束,指挥部、抢险队已驻守在现场近20个小时……在极度疲倦的情况下,指挥部坚持在现场召开临时碰头会,全面总结险情处置情况,布置后续工作。会议中,天象馆方向突然又传来巨响,指挥部领导果断中止会议,立即冒雨赶赴现场查看确定险情,好在只是虚惊一场

l            修整/井然有序

7日6时,台风“梅花”已越过上海同纬度北上。临港地区的风势雨势也逐渐减小。在指挥部最后一次碰头会上,各部门汇报了现场查看情况:我馆帆体东北面近百平方米的铝合金板材被风掀落,旁边的玻璃幕墙被砸碎,三层平台地坪被砸坏多处;室内外展品安全完好,储存价值数亿元的文物仓库安然无恙;狂风时一度关闭的中央空调已经恢复正常;受外界影响的临时停电没有对我馆设备造成后果;室外绿地基本完好,仅一棵大树被风连根拔起;馆内多处渗水,但展区保持完好,展品全部安全;全馆无人员伤亡。

77时,为避免受损情况影响博物馆开馆,许毅苏伟等在风雨还未完全消退的情况下,冒雨赶赴原施工单位港城集团约见其负责人,要求对方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我馆帆体安全隐患。

79时,就帆体受损情况,办公室主动通过新浪微博、新民网微博公布帆体受损情况,接受了浦东电视台新闻、上海电视台新闻坊的采访,代表馆方向社会承诺将全力抢修,确保89博物馆照常开馆。

87时,博物馆闭馆日,施工队伍进场开始对受损帆体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及危险的铝板拆除,并搭起脚手架对帆体做保全。

9日,在确保展区内部及观众参观安全的情况下,中国航海博物馆正常对外开放。帆体则虽在抓紧修复中,却未对博物馆运营造成影响。

回顾这惊心动魄的30小时,安呈瑶感慨地总结说:凡是我们能想到的,甚至是帆体异形曲面玻璃的掉落我们也想到了,但由于措施得当,没有一个受到损害,确保了安全。偏偏我们没有料到的铝板掉落,造成了重大的险情。我们必须总结抢险的经验,嘉奖在抢险工作中冲锋陷阵的个人和集体,发扬全体在抗台时迸发出的勇敢和智慧,管理好这座国家级博物馆,认真履行我们向党、向上级、向人民做出的承诺,让人民放心!

 

【抗台大事记】

85

1000   召开专题会议部署防台工作,决定周末闭馆,成立临时指挥部及抢险队伍;明确将“三个确保”,即确保人身、国家财产及设备设施的运行安全作为抗台抢险工作重点;

1600   全馆安全隐患排查,各项防台物资采购到位,库房加强防护。

86

1200   博物馆闭馆,各项展品防护全部到位,抗台工作进入临战状态。

87

100    台风“梅花”正式影响申城,中央帆体出现不同程度漏水,表面铝板大面积脱落,指挥部及抢险小组驻扎一线开展工作;

500    抢险局势趋于稳定,指挥部再次强调“三个确保”,布置后续处理工作重点;

1030   博物馆建设方港城集团派员现场勘查,与我馆就受损情况及处置方案进行讨论;

1300   台风警报解除,对全馆受损情况进行汇总,根据预案进行交接班。

88

700    施工队伍进场开始对受损帆体进行拆除及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89

930    博物馆正常开馆,运营未受影响。

 

 


发表时间:2011-08-12 16:08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中国航海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协会
航海博物馆专业委员会

中国航海学会
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
票务信息:成人30元/人,学生及教师15元/人,60-64周岁老人10元/人,65周岁及以上老人、6周岁及以下或身高1.4米(含1.4米)以下儿童、现役军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人员、公安民警、离休干部、军队离退休干部、残障人士(含伤残军人、伤残民警)、烈士家属、海员、全国医务工作者、博物馆协会会员凭相关证件免费参观。
咨询热线: 86-021-68283691、86-021-38287777(总机)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申港大道197号(近滴水湖)
博物馆实施实名预约参观、错峰限流措施,观众可提前通过“中国航海博物馆”官方微信等渠道在线实名预约购票。

中国航海博物馆微信

中国航海博物馆APP
沪ICP备12025015号-1   © 2017 中国航海博物馆 China Maritime Museum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56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