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博物馆
     |     |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连载 < 详情

008临危不乱


正当他们冥思苦想时,一航背后的书包里面传出来一阵熟悉的声响——那是他设定的6点起床的手机闹铃。看来,他的书包也跟着穿越了。

铃声会不会惊动到外面那些人?

一航翻遍了书包的每一个角落,终于在内侧拉链口袋里找到手机。他手忙脚乱地摁掉了闹铃。

可为时已晚了,手机铃声还是引来了外人。


“谁?谁在里面?”说话的是个大嗓门的工匠。

窸窸窣窣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机灵的海贝贝立马钻回了一航的徽章里……

“砰”的一声,大门被打开了。工匠们见到两个发型、衣衫都十分怪异的孩子,顿时傻了眼:“何处来的孩童,长相如此怪异,衣着不似中原人士,何以在船舱里?”

一航想起古装剧里的桥段,煞有介事地回应道:“大叔有礼,我兄弟二人来自公元2016年的未来世界,不知此处是何年代?”

“公元2016年”、“未来世界”……工匠们听得一头雾水。这都是些什么?简直闻所未闻。工匠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不知如何作答。

“你们是暹罗人,还是琉球人?”一位看似首领的大叔问道一人问道。

一航眨眨眼,机灵地回道:“你先告诉我现在是什么年代,我自会告诉你我们是从何而来。”

“什么年代?”首领皱起了眉头。

“就是何年何月啊?”一航着急了,这群人不会连年月都不知道吧。

“现下是永乐三年。”首领说。

“永乐三年?”一航的大脑子飞速运转着:永乐?好像是个年号……谁的年号呢?突然,他想起海贝贝刚才和他们讲的关于郑和的故事。他恍然大悟:是大明皇帝朱棣的年号!永乐三年,算起来应该是1405年。1405,那不正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吗?一航暗喜,看来,他们加紧造船很可能是为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所用。

小帆问道,“你们所造之船是郑和的宝船吧,是为郑和下西洋做准备的吗?”

大叔瞪圆了眼,呵斥道:“放肆!胆敢直呼内官监大人的名讳?无礼至极!你等到底是何人?速速报上名来?不然,休怪我不客气了!”

内官监大人?没错,郑和是四品内官监,刚才海贝贝说的这会儿正好派上用场了。可是应该怎样妥当地回答这古代人的盘问呢?万一解释得不好,会不会被抓起来呢?

小帆一想,不禁心惊胆战,他轻咳了几声,给自己壮了壮胆,也梳理了一下思路,坦然道:“我有要事要向郑大人禀报,事关大人此次西行,我见到大人,方可言明!”

“这般口出狂言,来人,把这两个小毛孩给我绑起来!”“首领”大叔大声呵斥道。

一航和小帆没想到事情竟急转而下。这古代的官员怎么这么不讲道理!这下糟了,还没见到郑和,倒有可能先搭上自己的性命。

情急之下,一航谦恭有礼地解释道:“这位大叔,我们俩的确是来自于600多年后的,这位是我表弟。我们听说郑大人要出使西洋,很钦佩他的雄才伟略,在我们的家乡有一些先进的技术,兴许能派上用处,因此来求见郑大人。”

听一航这么一说,在场的人一时有些无措,大家既不敢不信,也不敢全信。“首领”身旁的人提议到,“这孩子倒不像口出狂言,若真是来献策献宝,被我等给耽搁了,反倒不妙。午时过后,郑大人会过来巡视造船进度,现下时辰快到了,不妨信他一回,毕竟这两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毛孩也耍不出什么花样。”

众人纷纷点头,他们也想知道这两个穿戴奇怪的小孩子到底有什么能耐。于是,“首领”便同意等郑大人来视察,安排他们拜见。


一航和小帆这次心绪稍定,一想起马上要见到传说中的郑和了,两个孩子充满了期待。哦不,是郑大人!再直呼其名,说不定真会被绑起来!想起这点,小帆就头皮发麻。

(未完待续)


发表时间:2019-04-29 00:04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中国航海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协会
航海博物馆专业委员会

中国航海学会
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
票务信息:成人30元/人,学生及教师15元/人,60-64周岁老人10元/人,65周岁及以上老人、6周岁及以下或身高1.4米(含1.4米)以下儿童、现役军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人员、公安民警、离休干部、军队离退休干部、残障人士(含伤残军人、伤残民警)、烈士家属、海员、全国医务工作者、博物馆协会会员凭相关证件免费参观。
咨询热线: 86-021-68283691、86-021-38287777(总机)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申港大道197号(近滴水湖)
博物馆实施实名预约参观、错峰限流措施,观众可提前通过“中国航海博物馆”官方微信等渠道在线实名预约购票。

中国航海博物馆微信

中国航海博物馆APP
沪ICP备12025015号-1   © 2017 中国航海博物馆 China Maritime Museum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56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