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博物馆
     |     |  
 当前位置:首页 < 馆内新闻 < 详情

《我在海博修文物》第二集:让全人类的宝贵财富重新“活”起来



博物馆的文物就像历史的目击者,他们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当你走进博物馆,惊叹于件件展品原作者的匠心独运,感慨他们的智慧、技艺和修为时,是否想过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站在幕后,默默守护。他们是文物修复师。


中国航海博物馆藏品修复部主任亓玉国说,博物馆的核心在藏品,而保护修复这一块是核心中的核心。很多文物的背后,有保护修复人员的默默付出在里面。我们的工作,就是让文物焕发活力,重新“活”起来。


中国航海博物馆有近19万件/套藏品,其中珍贵稀有的文物以陶瓷、纸件居多。


修复师黄乐的工作主要是将损坏的纸件文物进行修正复原。乍听之下,似乎觉得这并不是一件特别棘手的事情,但当他把残破的书卷从保存袋里取出,你就会发现这绝对不是个容易的活儿。


由于长期被水浸泡,许多纸张已经变得脆弱不堪,稍稍用力就会被捏成碎屑。有些文物更因年代久远,已经经历过多轮修复,修复师不但要与原作者“对话”,还要与前任修复师“沟通”,体悟他们的初心。黄乐说他偏爱那些有难度的修复项目,这看似自虐的选择,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他对自己修复技艺的自信与笃定。


面对那些浸水多年、破损不堪的文物时,黄乐仿佛化身为一名技艺超群的“药师”,根据文物的特性开出有效的处方,并精心抓药调配,让文物在自己的巧手勾勒下保留了原貌。


这份工作不仅留下了华夏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后世之人的观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该是一件很有幸福感和成就感的事情。从年轻小伙到双鬓染白霜,那一份澎湃的热血与激情却从未淡褪走远。


顾煜磊是中国航海博物馆的瓷器修复师。他天天与泡出了盐花的古瓷打交道,一天三次换水,就跟伺候一日三餐般。顾煜磊坦言,没点匠心还真坚持不了。尽管修复工作有时候是机械的重复,但是看到修复前后文物的模样,一个字“值”!


    海博馆的文物修复师们已经在这份工作上倾心耕耘多年。在这昼夜不息的奋斗中,他们也将自己的人生底色拓印上了纸件文物的痕迹,低调却动人。匠人之心,使命情怀。



发表时间:2019-04-15 00:04   作者:smg摄界微信公众号   来源:smg摄界微信公众号
      

中国博物馆协会
航海博物馆专业委员会

中国航海学会
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
票务信息:成人30元/人,学生及教师15元/人,60-64周岁老人10元/人,65周岁及以上老人、6周岁及以下或身高1.4米(含1.4米)以下儿童、现役军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人员、公安民警、离休干部、军队离退休干部、残障人士(含伤残军人、伤残民警)、烈士家属、海员、全国医务工作者、博物馆协会会员凭相关证件免费参观。
咨询热线: 86-021-68283691、86-021-38287777(总机)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申港大道197号(近滴水湖)
博物馆实施实名预约参观、错峰限流措施,观众可提前通过“中国航海博物馆”官方微信等渠道在线实名预约购票。

中国航海博物馆微信

中国航海博物馆APP
沪ICP备12025015号-1   © 2017 中国航海博物馆 China Maritime Museum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56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