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博物馆
     |     |  
 当前位置:首页 < 馆内新闻 < 详情

西沙出水清代石雕海南博物馆展出


 

        “这批石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11月12日,海南省博物馆藏品保管部主任高文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南省博物馆将于15日馆庆时展出西沙珊瑚岛出水的清代石雕像及建筑构件,这批即将展出的文物共40余件,多以花岗岩为材料,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风格,雕刻技法娴熟精湛,题材内容丰富多样。
  位于我国南海西北部的西沙群岛地势险要,珊瑚礁林立。千百年来,因台风、暗礁等使许多商船沉没,大量古代文物长眠海底。这批石雕像及建筑构件就是沉睡海底的古代遗物之一。1986年4月-5月,琼海县潭门镇草堂村00461渔船20名渔民前往珊瑚岛,用时两个星期将该批文物一件件地打捞出水,并运回潭门镇政府由政府保存。2008年调拨入海南省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新馆落成后,将把这批石雕展示在观赏鱼池中。
  据了解,即将在省博物馆馆庆时展出的文物共40余件,其中,有石雕男女人像10尊,四尊为男性,四尊为女性,还有两件已无法分辨性别。石雕建筑构件多达30余件,种类有狮顶方柱、八棱石柱、龙柱、石板、石条、石飞檐、石柱础等。建筑构件中龙柱也颇具特点,大多已残缺,柱身圆形,上高浮雕一条蟠龙,自下而上盘绕在石柱上,柱顶呈莲花宝塔形。龙纹遒劲有力,立体感极强,栩栩如生,富有神韵。
  “这次展出的文物并不是珊瑚岛独有的,整个西沙群岛都有石雕像及建筑构件的遗迹。”海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975年在金银岛的考古调查中发现有同样的石雕文物;1996年西沙水下普查时在珊瑚岛仍有一大批石雕被发现。2010年西沙群岛水下考古调查时在北礁发现的几处清代中晚期沉船遗址中,也发现大量同样的石质建筑构件。
  “这批分布集中、数量较多的石雕人像和建筑构件在珊瑚岛打捞出水,是西沙群岛水下文物较重要的一次发现,为研究我国海外贸易史、海外交通史、华侨移民史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它们的研究和保护,使它们充分发挥出应有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海南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发表时间:2011-11-21 16:11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中国航海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协会
航海博物馆专业委员会

中国航海学会
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
票务信息:成人30元/人,学生及教师15元/人,60-64周岁老人10元/人,65周岁及以上老人、6周岁及以下或身高1.4米(含1.4米)以下儿童、现役军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人员、公安民警、离休干部、军队离退休干部、残障人士(含伤残军人、伤残民警)、烈士家属、海员、全国医务工作者、博物馆协会会员凭相关证件免费参观。
咨询热线: 86-021-68283691、86-021-38287777(总机)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申港大道197号(近滴水湖)
博物馆实施实名预约参观、错峰限流措施,观众可提前通过“中国航海博物馆”官方微信等渠道在线实名预约购票。

中国航海博物馆微信

中国航海博物馆APP
沪ICP备12025015号-1   © 2017 中国航海博物馆 China Maritime Museum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56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