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博物馆
     |     |  
 当前位置:首页 < 业内动态 < 详情

良渚遗址考古新发现:小船流水人家


 

        4000多年前江南水乡是啥样子?
        4000多年前的江南水乡是啥样子?3月18日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杭州良渚遗址管委会组织的“良渚古城考古新进展新闻通报会”上为大家描述了这样的场景:高高的台地民居聚集,蜿蜒的河道环绕古城,人工铺设了木板的河岸可以直接停船,一派小船流水江南人家的模样。
 
        美人地遗址发掘有重要发现
        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斌介绍,自2007年发现确认良渚古城以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相关单位,在良渚古城的城墙结构、城内外布局、外郭城的探索以及碳十四年代测定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2010年在东城墙外美人地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呈东西分布的居住地和古河道,为我们理解长江下游江南水乡居住生活模式的文化渊源,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目前,浙江省考古所已在良渚古城发现了6座水城门,并对良渚古城外围约8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了详细的钻探和物理探测,初步搞清了良渚古城城墙的外部轮廓,以及城外一定范围的古代水系和遗址分布情况,为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和良渚遗址总体保护规划的修订提供了科学依据。
 
        初步揭示古时江南水街景象
        在对良渚古城东面外郭城的美人地台地的发掘中,考古所意外地发现了良渚时期临河而居的建筑基址和古河道。这些古河道河岸铺设有排列整齐的竖立木板,木板宽约20-30厘米,厚约8-13厘米,高约170厘米,木板下部垫有横木和枕木。同时各发现一排东西向分布的木板,两排木板间距11.4,有的两排木板间距约37。这种现象说明,美人地居住地的南面原有约48宽的东西向河道,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为了扩大居住地面积,将河道有意向南填埋了11
        发掘表明,良渚古城东面原为低洼的沼泽湿地,古良渚人应该是在修建古城的同时,对城外一定范围进行了统一规划,他们在沼泽中堆筑起了几条东西向的台地作为居住地,在堆筑台地的同时形成了河道水系,这些长条形的台地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地被一次次地加高和拓宽。河岸采用了以木板作为护岸的做法,形成了人工的垂直河岸,这样船只便可以直接靠泊在岸边,与目前长江下游地区的江南水乡临河而居的景象十分相似。其工程之考究充分体现了良渚古城的等级和规格,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良渚古城的营建规模和所花费的浩大的人力物力。
        美人地遗址的发掘,目前还正在进行中。虽然发掘面积有限,但已经初步揭示出了一幅良渚古城城外的整齐的水街景象。

发表时间:2011-03-29 16:03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中国航海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协会
航海博物馆专业委员会

中国航海学会
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
票务信息:成人30元/人,学生及教师15元/人,60-64周岁老人10元/人,65周岁及以上老人、6周岁及以下或身高1.4米(含1.4米)以下儿童、现役军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人员、公安民警、离休干部、军队离退休干部、残障人士(含伤残军人、伤残民警)、烈士家属、海员、全国医务工作者、博物馆协会会员凭相关证件免费参观。
咨询热线: 86-021-68283691、86-021-38287777(总机)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申港大道197号(近滴水湖)
博物馆实施实名预约参观、错峰限流措施,观众可提前通过“中国航海博物馆”官方微信等渠道在线实名预约购票。

中国航海博物馆微信

中国航海博物馆APP
沪ICP备12025015号-1   © 2017 中国航海博物馆 China Maritime Museum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5645号